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61章 奏笙歌同道皆友

在严嵩与嘉靖商量胡宗宪的官职时,下衙后的汪道昆带着自己的家班来拜访朱载坖,同时还带着自己的好友。

朱载坖听说汪道昆来了,当即开门迎接汪道昆,汪道昆上前行礼说道:“殿下,下官将殿下所写一折戏令家班排演,现已排演完成,特来请殿下观演。”

朱载坖不得不感叹,真壕啊,朱载坖看到另一位身穿长衫的男子也在向他行礼,便问道:“汪司马不介绍下这位朋友?”

汪道昆笑着说道:“正要给殿下介绍,这位是南京兵部职方司主事谭纶谭子理,近日到京师述职。子理兄原任京师兵都武库清吏司主事。武库司掌戒器、符勘、尺籍、武学、薪隶之事。子理兄雅好音律,酷爱戏曲,又是江西人,极善弋阳腔,昨日在下官处看了殿下的一折戏,极为推崇,故而下官带着他冒昧来访,还望殿下海涵。”

朱载坖笑着说道:“既是同好,且进来一叙。”

朱载坖心里想着,这汪道昆倒是一员福将,竟然将谭纶带来了,这位日后可是大名鼎鼎,谭纶领军三十年,与戚继光、俞大猷、李成梁齐名,又与戚继光并称谭戚。绝对的猛人,在戎马倥偬中推动了海盐腔与弋阳腔的融合,促成宜黄腔的形成。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,能者无不会也。

朱载坖将汪道昆、谭纶请进府内,汪道昆笑着说道:“殿下,不若请伶工们表演一番,殿下也好斧正。”

朱载坖笑着点头,就在王府花园之中摆开戏台开唱,这些伶工们表演的十分卖力,但是朱载坖的眉头却越皱越紧,此时的南曲,多是弋阳腔和浙江永嘉腔,没有水磨腔的婉转,昆曲剧本里细腻情感就无法表达出来,朱载坖看向汪道昆和谭纶,这两位也觉得不妥了。

唱完后,汪道昆说道:“家班才艺不精,所演不及殿下文本之万一。”

朱载坖摆摆手,汪道昆的家班技艺可算得上京师家班中的翘楚了,但是这些伶工虽然唱的也是南曲,但是是以永嘉腔为主,永嘉腔乃是余姚腔发展而来,吴哥杂曲,并出江南;越声调曲,并出余姚。多用浙江乡音,而昆曲用的乃是中州正音和苏白,自然体现不出昆曲的婉转情感了。

朱载坖说道:“非是伶工之过也!永嘉腔不适合此本,还是应该用昆山腔,才合适,以鼓、板控制演唱节奏,以曲笛、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,用中州韵,行水磨腔,腔用水磨,拍捱冷板,每度一字,几尽一刻。飞鸟为之徘徊,壮士闻之悲泣,此间意思,则尽矣!”

说罢朱载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